專家教學

三個思維調整 , 讓育兒過程變得更順暢

作者:沈愛道女士 (教育心理學家)

面對幼兒具有挑戰性的行為,家長的情緒和反應經常受到考驗 。在能夠有效而冷靜地實施育兒策略之前,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的調整十分重要 ,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想法和期望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反應及與他們的溝通 。讓我們一起探索三個思維的 調整,幫助自己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育兒的旅程中增添更多同理心。

思維調整一: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其能力和發展階段

嬰幼兒的大腦仍在快速發展中。大腦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通常被稱為「思考腦」是負責自控能力,這部份的大腦約在3至4歲時才開始發育,直至約25歲才完全成熟。  因此, 在0至3歲的階段,嬰幼兒並未成熟的大腦會導致他們缺乏對行為和情緒的控制。

正如心理學家Dr. Ross Greene所說, “Kids do well if they can.” 這句話提醒我們, 絕大多數的不當、不服從或對抗的行為是因為孩子「不能或未能」而非「不願或不想」做到。因此,家長需要明白這點從而調整思維, 避免視孩子為壞、不尊重或有意操控我們。家長需要考慮孩子的發展階段,明白他們的局限,反思自己是否正在要求一些已超出他們能力範圍所能做的事。

思維調整二:試著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

孩子的行為表現是一種溝通,往往是一種需求或感受的表達。尤其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語言和情緒調節能力尚未完全發展,他們需要通過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我們應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行為,試著從他們的角度來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僅是試圖立即制止他們的行為。我們還應要觀察他們是否有技能上的不足或未被滿足的需求, 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制定支持他們的策略。

思維調整三:將不當的行為視為教導機會, 協助孩子發展其所需的技能乃是長遠之道

家長不僅要專注於短期目標,例如制止不當行為,還要知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支持和指導。孩子不會自行發展情緒調節和衝動管理的能力。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要教導及培養他們有終身的技能,並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和品格。

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反覆的,會時進時退。  故此,不要期望他們每次都能運用所學到的新技能。幼兒的學習,需要成千上萬的重複、引導和正向強化,才能建立新的神經通路,因此家長需要成為孩子可靠的依附對象,積極回應並提供支持。 隨著時間,這些努力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從壓力中復原能力、增强他們的情感反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幼兒教育1000問
三個思維調整 , 讓育兒過程變得更順暢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