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南玉博士 MH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副院長(課程拓展)暨幼兒及基礎教育總監
早前與一些大學同學聚會,大家分享家庭近況並互相關懷,聊聊工作、孩子等話題。忽然有人笑著說:「Amelia應該是我們同學群中最早有孩子的吧!」外子立刻回應:「Amelia一直很喜歡小朋友啊。」的確,我從未想過不生孩子。自小在家中身為大姐,又是左鄰右舍和同鄉中的大姐姐,我經常被委託照顧年幼的小弟弟和妹妹,從中體會到許多樂趣,並加深了彼此的友情。
我對孩子的喜愛無庸置疑,尤其在照顧和教育嬰幼兒方面,我感到十分自信。幼兒的純真與天真總能帶給我無限的喜悅和意外驚喜。然而,當我自己成為母親後,心態卻完全不同了。產後回家的第一天,抱著女兒坐在沙發上,那股沉重的責任感與壓力突然湧上心頭。以往照顧別人家的孩子,我只是臨時的看護者,孩子最終還是會回到父母的懷抱,責任也只是短暫。然而,望著自己的女兒,這份責任卻是7/24的,沒有停頓、沒有假期,甚至是終生的母女血脈連結。我需要為她預備各方各面一切,替她計劃人生,直到她長大成人。無論她乖巧、頑皮、健康或有缺陷,我都必須無私地接納並付出,這種責任感壓得人幾乎透不過氣。
隨後,我逐漸摸索如何擔當母親的角色,學習著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儘管過程充滿迷惘與挑戰,我邊學邊做,如今兩個女兒都已成人並成立家庭,回首往事,感覺滿足且有意義。那些緊張與戰戰兢兢,其實也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也正因我對家庭、工作和孩子全心投入,才會產生這些不安的情緒。可惜年輕時我不懂得情緒管理,無法洞悉不安背後的原因。即便如此,我仍然覺得為人母的所得到的遠超多於失去的。回顧這些年,我在愛與責任中收穫滿滿,我嘗試數算一下其中最深刻的體會包括的收穫:
- 學會愛的功課,看到自己的不足——愛是一門極具挑戰的學問。短暫或有條件的愛並不難,但要長久且無條件地愛,確實充滿挑戰。我每天懷著謙卑的心,反思自我,學會管理情緒,迎接新的一天,這也讓我懂得犧牲的重要性。
- 了解自己更多,變得更聰慧——孩子的觀察力非常敏銳,往往能看到成人忽視的細節。孩子他們總有頑皮、挑戰權威或撒嬌的時候,他們總常能看透父母的弱點並巧妙利用。這是人性,不應過於苛責。為了不讓孩子抓住我的弱點,我學會變得更聰慧,更懂得管理不輕易暴露自己的不足,性格也逐漸變得圓融。
- 擴展朋友圈,結識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由於孩子的緣故,我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職業和族裔的家長。從與他們的交往中,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與職業,並學會與不同性格和思維的人相處,這提升了我的溝通與社交能力。 不可否認,為人父母的過程充滿無盡挑戰,不時常令人感到挫敗。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些前輩的指引,教導我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那些孩子稍長的家長朋友身上,我得到了許多啟發,學會如何應對子女成長中的種種挑戰。當然,我們也必須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將他人的經驗轉化為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
為人父母是一種充滿恩典的福氣,是『愛與被愛』的學習。作為父母,我們也要教導孩子孝順,學會回報親恩,使他們的人生更加完整。懂得付出並心懷感恩的孩子,才能更充分地實現自我。看著孩子逐漸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那份滿足與喜悅,遠超一切付出的價值,也為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加添了多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