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Articles

如何做到恩威並重的教養:教養招數 (上)

作者:沈愛道女士 (教育心理學家)

在育兒的旅程中,面對幼兒的無窮精力和好奇心,家長經常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的行為。作為家長,如何在愛與規範之間找到平衡?這裡介紹一些實用的教養招數,幫助你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有效管理他們的行為。

第一招: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在教養過程中,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至為重要。如果想要孩子行為表現好,首先要關注他們的情緒,因為情緒與行為關係密切。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和理解時,自然會平服下來。  

如何建立情感連結?

  • 肯定並簡單描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 當孩子不開心或情緒激動時,家長首先要肯定他們的感受,並用簡單的話描述他們的情緒。例如:「積木掉下來了,你覺得唔開心/好嬲呀!」  
  • 確認孩子的經歷,描述事實  : 直接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或聽到的話,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求。例如: 「我看到你在這裡摔倒了,是不是撞倒了頭,擦傷了皮膚  …」
  • 留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說話語調 : 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保持放鬆的姿態和平和的語調,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一水平。
第二招:清晰指示、設定界限

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固然重要,但設立清晰和一致的界限也同樣不可忽視。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不斷測試界限,這是他們理解世界和學習規則的方式。設置界限不僅能幫助他們瞭解哪些行為是可接受的, 也能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感到安全和有方向。  

如何設置有效的界限?

  • 設置簡單明確的界限: 對於0-3歲的孩子,界限應該明確簡單 ,並以安全為核心。可以使用三個「不」作為基本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破壞物件」。其他的界限則可視乎個別家庭的價值觀和需要來設定。
    • 當危險行為出現時要立即制止並引導: 如果孩子做出有可能傷害自己的行為,家長應該立即制止並教導相應的規則。 例如: 孩子試圖觸碰電插座,可以說:「電插座很危險,不能碰!我們去玩玩具吧。」這不僅阻止了危險的行為,還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到安全的活動上。 
    • 處理傷害他人的行為: 當孩子因情緒失控而傷害他人時,家長應立刻作出反應,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容許的。例如: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不能打人,這會讓別人受傷 。」這樣既肯定了孩子的情緒,也設置了行為的界限。然後,引導孩子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比如說出感受或尋求幫助。
  • 語氣要溫柔而堅定: 家長應以溫柔但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哪些是不可以接受。語氣要保持堅定但不嚴厲,目的是要讓孩子理解到行為背後的原因及後果,而不是要讓他們因為害怕而服從。 
  • 避免給予「請求式」 或「問題式」 的指示: 當告訴孩子遵守規則時,避免說「好不好?」或「你可以這樣做嗎?」這類的語句。因為這類的表達會讓孩子誤以為他們有選擇權,從而可能拒絕遵守  。   
幼兒教育1000問
如何做到恩威並重的教養:教養招數 (上)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