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FAQ

如何做到恩威並重的教養:教養招數 (上)

如何做到恩威並重的教養:教養招數 (上)

A: 家長應避免這樣說,因為這可能會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情緒本身沒有「好」或「壞」之分,如果家長經常這樣說,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 ,令他們難以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甚至變得情感麻木,進而影響他們的情緒發展和社交能力。

A:家長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和柔和的語氣來提供情感支持,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安全。家長可以簡單描述孩子的感受並通過示範來引導他們如何表達和管理這些情緒,幫助孩子逐漸發展應對挫折的技巧。

A:心理學家 Dan Siegel 稱這為「Name it to tame it」- 當家長正確地描述孩子的情緒時,孩子會感覺被理解,他們負面的情緒也因此減輕,更容易平靜下來。此外,為孩子命名情緒能幫助他們建立情緒詞彙,學會日後懂得表達自己。 

A:當孩子處於強烈情緒時,並不是教導的最佳時機。如果家長不先共情孩子的感受而直接進行教導,效果往往不佳,甚至可能會引發他們的反抗,因此家長應該要「先共情,後引導  」。

A: 清晰且一致的界限能幫助孩子理解行為規範的重要,學會守規矩、合作和自律。因孩子的判斷能力尚未成熟,家長需要提供清晰的指引來保障他們的安全。設立界限能讓孩子感到安全, 明白那些行為是適當而那些行為是不適當的。

A:以下是一些例子:  

  • 「我知道你有很興奮的事情要和我分享!但我現在正在講電話,等我講完後就來聽你說。」
  • 「我看到你很興奮要騎單車,我們騎單車時一定要帶上頭盔,才能確保安全。」
  • 「我很喜歡和你一起看書,這是今晚最後的一本書,看完了便要睡覺,這樣你才有足夠的時閒休息。」

通過先建立情感連結,再設定界限,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規範,並且會感到被專重。

A:從嬰兒時期家長就可以開始使用這些招數,將其融入生活當中,這是很好的實踐和練習。即使幼兒還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話,但仍會感受到你的身體語言、語氣和動作, 透過這些招數能幫助他們隨著成長而逐漸理解概念。

A: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是長期有益的,尤其當他們步入青少年期時,這種連結將會成為強大的溝通工具。孩子看到你專重他們的感受和意見,長大後也會專重你的感受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