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1000問

為人父母的意義

為人父母的意義

A: 內疚是常見的心理狀態,可是細心一想內疚是於事無補,不如積極思考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做出改變。或許在工作時你會懷念陪伴孩子的時光,但如果不工作,可能又會想念工作的充實感。因此,保持積極的心態,珍惜每一刻:工作時專心完成任務,下班後趕快回家,陪伴孩子成長。

A: 當父母感到內疚時,確實容易對孩子千依百順,但這樣會錯失管教的機會,是不可取的。學校和社會都有基本的行為規範,如果孩子從小缺乏約束,不懂應有的行為準則,未來將難以融入群體生活。人類具有群居性,若孩子缺乏朋友或玩伴,將難以愉快成長

A: 孩子出生後,家庭中便可逐步建立起一些常規,如飲食和作息時間。幼兒能理解生活中有規律。可以在遊戲中引導他們守規,例如建立收拾玩具的習慣。大家一起比賽收拾玩具,看誰收拾得最快、最多。孩子慢慢學會應有的行為規範,這也是一種管教。

A: 可以,但不應經常使用,因為此方式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要視情況的嚴重性而定。例如,幼兒拿著尖銳物品到處跑,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身體傷害,家長就需要立即制止,並要求他放下尖銳物,且予以嚴厲譴責。事後可與他一起看相關的故事或新聞,讓他理解後果的嚴重性。

A: 父母要學會在照顧孩子前先照顧自己。保持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並堅持運動,每天留15分鐘或半小時的「Me Time」。孩子需要你的時間主要是前十年,青春期以後,與你的相處時間會逐漸減少,這是自然的過程。好好珍惜這黃金十年。

A: 孩子也喜歡擁有話語權。若年幼時處處做主,長大後容易成為「小霸王」;相反,自小過於聽話則可能缺乏主見。因此,教養需分階段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 嬰孩時期:父母以身作則,示範對工作及家庭的主動性。
  • 幼兒時期:讓孩子服從父母安排,並解釋安排背後的原因,讓他們理解和學習。
  • 幼童時期:多與孩子商討,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意願並加上自己的判斷來安排活動。
  • 青少年時期:更多地傾聽孩子的想法,讓他們學習分析,並逐漸嘗試自主決策。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最重要是幫助他們「建立目標」並「發揮內在動機」,讓他們明白「成也是他,敗也是他」的道理。孩子在做事時會更有分寸,並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安排事務。父母千萬不要搶走孩子的功勞,也不要為他們彌補錯失。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越早經歷失敗或失望,他們的成長之路將越加寬廣。父母首要建立孩子正確價值觀,培養品格。待孩子在青春期時懂得選擇良朋益友,懂得愛惜自己,為未來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