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學

學習玩樂還是邊玩邊學?

作者:Mel WAGENAAR
南非教育心理學家、教師兼母親

如果遊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這聽起來很令人困惑,不是嗎?表面上,玩樂的定義是指幼兒能自發地嬉戲,從中得到樂趣,這怎能是嚴肅的活動呢?這是需要改變思維的地方,我們需要將遊戲視為童年的一項工作,而大多數嬰兒和育兒手冊以及不少學前班的小冊子中都常有提出此原則。此乃因為遊戲對幼兒發展而言不可或缺,而很多專家會列出一份清單,告訴您作為父母或照顧者,將越多時間投放在孩子玩樂之上,孩子的專注力、成績、創意、幸福感、動作技能、解難能力等提升的機會就越大(相信我,這份清單很長的),而在另一方面,也能減少憤怒、焦慮、不良行為、抑鬱及關係問題等不同難處。

研究證實,玩樂時間絕不會白白浪費。現今世界千變萬化,孩子常常參與無數「活動」,以致我們忽視了通常花費極少但確實需要講求時間和心力的基本事項。因此,要注意避免只將錢花在表現賦予廣告及宣傳的東西上,以免影響幼兒日後發展和學業成就。最好是做些在人類集體智慧下代代相傳的事情,確保隨心所欲地就能輕鬆做到。

把嬰兒放在色彩繽紛、搖擺的音樂床鈴下確實有其作用,但畢竟與「他人」實際互動才是最有效的。人類是典型的社會動物,在社交環境中學習,方式包括社交、溝通以及與他人互動。因此,我們將孩子帶到遊樂中心、公園以及與其他孩子聚集的地方,以便大家一起暢快玩樂。與生俱來地,我們清楚這是學習的環境。另一額外得益,就是也能把握絕佳機會與其他成人交流,探索為孩子帶來歡樂的各種方式!

遊戲玩樂需要目標清晰,而跟大約 3 個月(或 12 週歲大)以下的新生兒或與跟 6 個月大嬰兒玩樂截然不同,後續文章會有相關說明。不論您是父親、母親、祖父母還是希望尋求更多相關資訊的幫助者,都首先要記住,與嬰兒玩耍的目的是需要互動。了解各種活動,並列出您可能需要的設備。建議您剪出下列的活動,然後釘在某個地方以便快速和方便地參考:

1. 我聽到甚麼?: 運用適合和不刺耳的音樂或樂器、家居用品及搖鈴,以發出聲音。在不同位置進行此活動,但距離要夠近,足以鼓勵嬰兒尋找聲音的來源或對聲音產生意識。

2. 我是木偶:輕輕移動嬰兒的手臂和雙腿,伸展、彎曲、舒展、屈伸、踢腿,將嬰兒的腳放在其手上,並讓其雙腿進行踏單車的動作。

3. 俯臥時間:讓嬰兒練習俯臥。把捲起的毛毯放在嬰兒手臂和胸口下。掛飾可帶來視覺刺激,因此需要定期更換。成人亦可一起俯臥,與嬰兒互動。

4. 躲猫猫:使用雙手或咕𠱸遮臉,以「消失」在嬰兒眼前,然後又重新亮相。

5. 鏡像時間:鏡子能夠帶來豐富樂趣,因為嬰兒通常都喜歡自己的倒影,對之深深著迷。

6. 自由踢動:讓嬰兒仰臥,自然地「踢動」輕巧物件。把您的雙手放在嬰兒腳旁,形成讓其來回踢動的動作。

7. 模仿我:坐在椅上或地上,把嬰兒放在您腿上仰望著您。與嬰兒互動時做出面部表情、睜大雙眼或打呵欠。為了增添趣味,可嘗試模仿嬰兒表情,重複其談話的聲音。早至 2 個月大左右,某些嬰兒就似乎能夠開始模仿成人。

8. 感官遊戲:用適度柔軟而不粗糙的物件輕柔摩擦嬰兒的雙手、手臂或腿部,甚至臉部。

9. 活動空間:讓嬰兒在活動空間仰臥,看著不同形狀、顏色和長度的物件。這些通常在市面上有售,但需要謹慎購買,在購買時需要考慮到所有必要的預防措施。

10. 觀看床鈴:音樂床鈴能夠安撫和逗樂嬰兒,但這就如活動空間一樣不應是預設玩樂的地方。

在上述大多數的活動中,成人都要有抑揚頓挫地說話或唱歌,向嬰兒做鬼臉,並維持眼神接觸,以促進彼此互動。與幼兒玩樂確實需要認真對待,因為如果未能自然地遊戲玩樂,可能會造成長期影響。眾所周知的是,缺乏玩樂和玩伴的孩子在認知和社交方面都可能受到影響。好好享受這段時光,見證嬰兒成長能夠賦予無可比擬的喜悅。

幼兒教育1000問
學習玩樂還是邊玩邊學?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