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anessa Thai
發展及行為眼科視光師
何謂斜視?
斜視,或我們俗稱的「鬥雞眼」、「射哩眼」、「高低眼」等都是指眼位不正,即雙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目標而出現水平斜視、垂直斜視,甚或旋轉型斜視。
一般而言,「Squint」一詞解作瞇眼,意指當我們想在強光下看東西或想把東西看得更清楚時,會瞇起眼睛。而「Strabismic squint」則解作斜視,指由於視力問題使雙眼未能協調合作。
「懶惰眼」 VS 斜視
「懶惰眼」可指弱視,或指在佩戴矯正眼鏡及眼睛結構正常的情況下,仍有一隻眼睛的視力衰退。這是由於大腦及眼睛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而此問題有時是因為未經治療的斜視問題所引起。斜視通常伴隨著弱視,換句話說,「斜視」的眼睛通常也是「懶惰眼」。
斜視類型:
- 內斜視:一隻或兩隻眼睛向內偏移,一般俗稱「鬥雞眼」。
- 外斜視:一隻或兩隻眼睛向外偏移,一般俗稱「射哩眼」。
- 上斜視:一隻眼睛直視前方時,另一隻眼睛向上偏移。
- 下斜視:一隻眼睛直視前方時,另一隻眼睛向下偏移。
- 交替斜視:眼位不正的情況在雙眼之間交替。
- 調節性內斜視:通常與對焦問題有關——在試圖對焦近距離物件時,一隻或兩隻眼睛會向內偏移。
斜視會在何時出現?
取決於個人,斜視可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從嬰兒期到成年期都有可能出現原發病因。
斜視的成因
- 眼肌失衡:控制眼睛運動的眼肌出現問題,而令眼位不正。當眼肌未能正常協調,一隻眼睛便有可能向內、向外、向上或向下偏移。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斜視病史的話,會增加患上同樣眼疾的風險,暗示當中涉及遺傳因素。
- 屈光不正會導致視覺影像模糊:沒有清晰影像,眼球便會出現錯位
- 近視:看不清遠物
- 遠視:看不清近物
- 散光:眼球前側表面呈橢圓形,導致視力模糊,影響我們觀看遠物或近物
- 神經系統問題:某些神經系統疾病或大腦疾病會影響眼肌協調,導致斜視
- 健康問題:某些狀況如腦麻痺、唐氏綜合症或創傷性腦損傷等,都可能與斜視問題有關
- 視力發展問題:如果在童年期眼睛未能學會協調合作,便有機會導致斜視
嬰幼兒內斜視
嬰幼兒內斜視是一種發生在嬰兒期或幼兒期的特殊類型斜視或「鬥雞眼」,其特徵是一隻或兩隻眼睛向內偏移,通常在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內變得明顯,但亦有可能在兩歲前出現。嬰幼兒內斜視被認為是一種早發性斜視。
其他斜視問題或會突然出現或消失,但嬰幼兒內斜視一般是固定一隻或兩隻眼睛維持向內傾側。此外,嬰幼兒內斜視的眼位不正幅度會較大,受影響的一隻或兩隻眼睛會明顯向內傾側,其患上弱視的風險亦相當高。
患上嬰幼兒內斜視的確切原因尚待進一步了解,但有可能與眼肌、感官發展或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有關,導致大腦的視覺傳遞路徑發生錯誤。此外,早產嬰兒會更容易確診患上嬰幼兒內斜視。
治療
要解決斜視問題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及早診斷和介入就至關重要。
由於大腦接收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影像(一個來自正常眼睛,另一個來自斜視眼睛),作為一種補償機制,大腦通常會忽略來自斜視眼睛的影像,避免出現重影。如果兩隻眼睛未能協調,我們看事物時便會缺乏深度,而大腦亦會開始抑制來自斜視眼睛的影像,增加患上弱視的風險。
家長可依據眼位不正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其原發病因,以及小朋友的歲數和眼睛的整體健康而選擇治療方案。
常見治療方案:
- 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如果眼位不正問題與屈光不正有關。
- 視力治療:旨在改善眼睛協調和控制的練習和活動計劃,一般用於治療非屈光形式的斜視。
- 眼罩:在正確指導下用眼罩遮住能夠直視/視力較佳的一隻眼睛,使患者多運用較弱的眼睛以提升視力,尤其是當患有弱視時。
- 阿托品(Atropine)眼藥水:用眼藥水將較健康眼睛的視力暫時變得模糊,鼓勵患者多使用受影響眼睛。
- 手術:涉及調整眼肌長度或位置以改正眼位。在其他治療方案沒有成效,或需要治療某些特定類型的斜視時,一般會考慮為患者進行手術。
- 合併治療: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手術後進行視力治療,或持續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
定期與視光師跟進情況,對於監察進展及為治療計劃進行必要調整十分重要。
對視力的影響
除了在童年期發病的斜視,於成年期發病的斜視問題亦有可能嚴重影響視力。當雙眼因眼位不正而造成重影,便會影響日常生活。
當兩眼出現微小偏差,大腦會嘗試將來自兩隻眼睛的兩個影像融合,而這額外消耗的「力氣」將引起眼睛受壓、眼睛疲倦、頭痛、難以用視覺進行近距離工作等症狀。
除了可能患上弱視,在童年期發病但未曾接受治療的斜視患者雖然不會受重影困擾,但該症狀仍會影響他們的視野,如內斜視患者會因為眼睛向內偏移而造成視野狹窄;外斜視患者則會因為眼睛向外偏移,而更易感受到刺眼光線。
未經治療的斜視問題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及外觀,因其症狀或會令患者看似正在發呆,或在與人對話時因欠缺眼神接觸,而令其他人覺得患者不夠專注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