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嬰幼兒一起從生活和遊戲中學數學——模式
A:美國埃裡克森兒童發展研究所(Erickson Institute)提出了四個針對0-3歲嬰幼兒的前導數學概念:屬性(attributes)、比較(comparison)、變化(change)、模式(pattern)。
A:「模式」是存在於數學、自然、人造設計或抽象思想中的規律,模式中的元素以可預測的方式重複。對於0-3歲的嬰幼兒來說,他們在每日的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地感受著模式,例如,吃過午餐後能夠去公園散步,下雨天散步的地點會是室內走廊,星期一之後是星期二,等等。
A:嬰幼兒感知「模式」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 模式中包含一些特定的「屬性」
- 這些特定「屬性」的排列和節奏形成了規律
- 規律讓我們可以對後續結構做出預測
A:在這一階段,嬰幼兒對模式的理解主要來自於聲音、物體的運動和自身的生理需求。例如,媽媽的心跳聲、掛床玩具的運動軌跡、進食的流程等。這一階段嬰幼兒的生理需求需要得到成人的回應,也同時主導著他們對模式的認識。當成人能及時回應嬰幼兒的需求,且幫助他們建立穩定的一日作息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安穩,對模式也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A:這一階段,嬰幼兒歲還不能準確描述出物體的排列或運動規律,但他們已經能夠注意到在自身或周圍環境中所不斷重複的一些現象。他們尤其喜歡做出重複的行為,例如,要求成人講述重複的故事、用積木搭建相似的結構、反復進行同一種遊戲等。
A:隨著幼兒的記憶和認知功能的發展,這一階段的幼兒能夠對模式有一些抽象的認識。包括:
- 能夠描述一日作息中的模式。例如,飯前需要洗手;每日有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等等。並能理解一日作息中可能出現的調整:因為午餐時間推遲,所以午睡時間推遲。
- 發現並描述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例如屋內裝飾中出現的模式(藍色、紅色;藍色、紅色)、韻律遊戲中的模式(起身、坐下;起身、坐下)。
A:
- 對1歲以下的嬰幼兒,建立日常生活中的秩序感很重要。
-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多使用序列詞:首先、接著、在…之前、在…之後、總是。
- 每當完成一項日常生活活動時,問幼兒接下來會做什麼。
- 經常同幼兒一起哼唱一些有節奏感、包含模式的歌曲,如Baby Shark。
- 經常與幼兒一起閱讀有關模式的繪本,包括重複的模式和增長的模式,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 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重複的規律或現象,並和幼兒一起把重複的元素描述出來。
- 有意將一組物體或圖片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序,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讓幼兒猜猜接下來會出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