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若予
耀中幼教學院講師
嬰幼兒對數學概念的感知與認識,並非單從數數開始。在嬰幼兒的生活與遊戲中,已經存在很多數學相關的概念。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物品、不同的圖案、食物的種類、一日生活作息,都蘊含著數學發展的契機。因此,美國埃裡克森兒童發展研究所(Erickson Institute)提出了四個針對0-3歲嬰幼兒的前導數學概念:屬性(attributes)、比較(comparison)、變化(change)、模式(pattern)。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屬性」。
前導數學概念「屬性」
「屬性」是事物的特徵或特質,幫助我們進行描述和分類。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嬰幼兒就被各種感官刺激所包圍——光亮、聲音、氣味、味道、質地,等等。這些感官刺激都具備不同的屬性,例如,光很「亮」、聲音很「吵」、氣味很「難聞」。通過感官,嬰幼兒不斷地感知著事物之間不同的「屬性」。隨著對事物屬性的瞭解,嬰幼兒開始有意識地根據事物的屬性進行分類,例如紅色的小球、圓形的餅乾、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也使他們能更加精確的描述物體的「屬性」。這些前導數學概念的感知和技能的發展,為他們以後學習更複雜的數學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嬰幼兒前導數學概念「屬性」發展的階段
嬰幼兒的前導數學發展遵循著一定的發展過程和階段,從最初的廣義的、基於感覺的、非數學意義的感知,發展到對概念越來越準確、與語言相關的數學理解。
- 生成階段(Emerging)(0-14個月)
在這一階段,嬰幼兒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是基於感覺的「感知性理解」,他們對於周圍人和物充滿好奇,且都是通過感官獲取關於人和物的資訊。例如,在聞到難聞的氣味時表現出不悅。 - 發展階段(Developing)(12-24個月)
這一階段,嬰幼兒主要通過觀察瞭解周圍世界,主動選擇想要探索的人或物,並通過身體語言和簡單的詞句來顯示出對物體「屬性」的「接受性理解」。例如,當家長給他們吃不喜歡的食物時,用手推開或者用簡單的詞彙表達拒絕。 - 轉換階段(22-36個月)
3歲左右,嬰幼兒已經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思考也有了更多的數學含義,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和描述事物的異同,尋找事物的規律。例如,發現鞋櫃裡所有鞋子都是黑色的,並將這個發現用語言告訴成人。
在生活和遊戲中強化嬰幼兒對「屬性」的認知
成人可以在嬰幼兒每日的生活和遊戲中強化他們對「屬性」的理解,例如:
- 在日常對話中使用描述屬性的形容詞:大/小、多/少、有幾個、長/短、前/後、有聲/無聲、粗糙/光滑、濕/乾…
- 在幫助嬰兒換尿片時描述嬰兒的狀態和相關物件的屬性,如:尿片軟軟的,檯硬硬的。
- 在和嬰幼兒一起進食時詢問他們對於食物的感受:燙嗎?涼嗎?脆嗎?
- 在幫助嬰幼兒換衫時引導他們注意衣服上的圖案和細節。
- 給予幼兒日常生活中對物品進行分類的機會:找出衣櫃裡所有「冬天的」衣服、一起來讀有關「交通工具」的繪本、將所有「動物玩具」收起來。
- 鼓勵幼兒對物品進行分類,並說一說分類背後的原因,和成人互相猜一猜分類背後的「屬性」標準——猜猜我為什麼這樣分?
參考文獻
- Hynes-Berry, M., Chen, J. Q., & Abel, B. (2021). Precursor Math Concepts: The Wonder of Mathematical Worlds with Infants and Toddlers. Teachers Colleg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