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Articles

疫情對幼兒言語發展影響之初探

作者:王希研姑娘
言語治療師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喜越嬰幼園

疫情對幼兒言語發展的影響

疫情關係, 這幾年大小朋友們都經歷著很多「新常態」:  1) 學校關閉; 2) 網上課堂;3) 社交距離措施;4) 在家工作;5) 口罩令等。這些防疫措施對幼兒的言語發展有甚麼影響?我們一起探討吧!

  1. 學校是一個學習社交的好地方,透過學校活動,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語言(說話)和非語言(眼神、表情、動作)方式去交流感受和想法。學校關閉大大減少了他們學習社交的機會,尤其對一些沒有兄弟姐妹的幼兒影響更大。

  2. 不能上學,取而代之就是網上課堂。電子學習工具和網上平台確實使學習更方便,可是直接與別人溝通才是幼兒學習說話的最佳方法。儘管老師如何使課堂互動有趣,但與實體課堂比較,網上學習始終較為單向。有研究指幼兒每天觀看電視2小時或以上,患有言語遲緩的機會高達6倍之多。因此,使用電子學習之先,幼兒必須有足夠與他人溝通的時間。

  3. 社交距離措施使與親友的跨家庭聚會減少,在聚會中幼兒可以學習與別人分享、輪流、遊戲等社交技巧。

  4. 由於家長在家工作,幼兒在家學習,戶外活動因此大為減少了。除了影響大肌肉的發展,也影響了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他們缺乏了很多寶貴的生活經驗,如到公園遊玩、餐廳進餐、燒烤、游泳、旅行等,直接影響他們學習這些特定詞彙及社交用語的機會。

  5. 今天口罩已成為我們的必須品,對一出生便與口罩「為伴」的幼兒來說,沒有戴口罩就猶如沒有穿衣一樣尷尬,他們對戴口罩的警覺性比大人還要高。雖然沒有研究顯示戴口罩對言語發展有負面影響,因為視障幼兒學習語言的速度與正常幼兒無異,但對於一些聽障兒童來說,未能看到別人嘴唇的郁動,確是少了視覺資訊協助學習發音。另外,表達除了說話外,我們的非語言溝通,包括表情、動作,亦帶有深層的意思。幼兒看不到我們的表情,確是影響了他們理解別人感受和想法。

  6. 由於幼兒的言語發展與他們接收到的語言刺激有密切關係,疫情對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影響尤其明顯。疫情期間低收入家庭或需要更長工作時間或受著沉重經濟壓力,這些家長沒有時間或沒有精神與幼兒互動。相反,較富裕家庭的家長因為可以在家工作,與幼兒相處的時間更多。結果,家庭的貧富擴闊了幼兒言語發展的差異。

嬰幼兒階段(0至6歲)是發展聽說能力的重要時期,同工們應該鼓勵家長好好把握這個「黃金時間」,豐富家中語境,提升幼兒的言語能力。

1) 多說話

跟隨幼兒的興趣,盡量與幼兒多說話。我們可運用「自行描述」和「平衡描述」兩種技巧:

「自行描述」- 是指描述自己當時的動作,例如: 我切蘿蔔、我洗毛巾。

「平衡描述」- 是指描述幼兒當時的動作,例如:你推巴士、你吹泡泡。

說話長短可因應幼兒的語言能力,若幼兒未懂說話或正於單字階段,我們可多介紹不同的詞彙,包括: 動作、日常物品、動物、衣服、食物……。若幼兒已有句子,我們的說話示範便可以增添一至二個意思,例如: 幼兒説兩個元素句子(動作+物件: 食-餅餅),我們可以說三元素句子 (人物+動作+物件:爸爸-食-餅)。另外,我們亦可加長或豐富幼兒的說話,例如幼兒說:「紅色波」,我們可回應:「你攞住紅色波 / 大既紅色波。」

2) 多討論

看圖書時,除了運用第一點介紹的說話技巧與幼兒說故事,你也可以因應他們的理解能力一起討論故事的內容。幼小的幼兒,我們可以問有關故事內容的簡單問題,例如:邊個喺度玩波? 小動物喺邊度玩? 呢架車喺咩嘢色? 對於言語能力較佳的幼兒,我們可以問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包括:你估下之後會點? 有無其他的解決辦法? 點解個小朋友唔見咗個書包? 你估下老師會點同佢講? 如果你係嗰個小朋友,你會覺得點? 以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 減少單向螢幕時間

減少運用電子產品的單向遊戲時間,增加幼兒與其他人的互動時間,例如玩角色扮演遊戲、輪流遊戲、合作性遊戲等,以增加他們運用社交溝通技巧的機會。

現時防疫措施放寛,家長可趁機會帶幼兒外出活動或參觀,例如: 圖書館、農莊、公園、沙灘、戲院、博物館等,以學習不同的詞彙和增加生活體驗。只要持之以恆,小朋友一定可以伶牙俐齒。

參考文獻:

幼兒教育1000問
疫情對幼兒言語發展影響之初探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