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FAQ

Learning Modes for Toddlers and Early Scientific Exploration

Learning Modes for Toddlers and Early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嬰兒喜歡運用感官學習新事物 – 視覺,聽覺,觸摸,味覺和嗅覺 – 來探索和收集資訊。研究結果顯示嬰兒觀察並轉向面部,抓住要放進嘴裏的物體,用眼睛跟蹤物體,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訊。當幼兒反覆將球掉走看著它消失時,每次球消失然後重新出現時,他都會表現出喜悅。這些行為是人類探究的早期指標,也是人類如何使用探究經驗來學習的早期指標。幼兒通過科學探索活動學習,過程中能建構於已知經驗及技能,建立對環境的新知,產生新知識。

A:幼兒運用感官在資訊豐富的環境中進行探索,並在環境協助下(如成人)建構知識。幼兒基於真實和整體的學習,從先前已知知識和經驗,通過實踐、研究和交流來理解和創造意義,在這個過程中,知識被擴展,挑戰和完善。

A:幼兒與生俱來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是「萌發中的科學家」,樂於探索周遭環境和大自然現象。

A:幼兒可以是一個投入的思考者,過程中積極地質疑、觀察、分類、解釋、應用、發展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接受他人的觀點。研究指出勇於探索的幼兒顯示有較高自信和自尊感、較佳的學科知識融合和社交情緒發展。「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設「大自然與生活」學習範疇,著重培育幼兒好奇心,探索生活與大自然的現象。

A:要培養幼兒批判性思維和構建解決問題的能力,照顧者可成為幼兒的合作夥伴,一起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並製造一個接納創意的環境,鼓勵幼兒通過實踐經驗、研究和交流去理解和建立意義。科學探索是一種建構過程,不旨在於幼兒能說出「正確」的答案。照顧者可提出開放式問題,如 「為甚麼?」、「然後呢?」等,在給予答案之前鼓勵孩子先作思考及驗證先前已懂的知識。

A:照顧者可培養幼兒以下科學探索技巧來構建知識:

  • 觀察 – 使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品嘗,嗅覺)來了解環境的特徵。
  • 比較 – 測量、計數、量化和/或檢查物件和事件的異同。
  • 分類 – 根據大小、形狀、顏色和用途等屬性進行分組和排序。
  • 測量 – 直接通過觀察或間接使用測量單位進行的定量描述。
  • 溝通 – 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例如,圖片、圖表或期刊)命名、記錄和分享觀察結果和發現,以便其他人能夠理解所學內容。

例子:

幼兒在郊野公園觀察到地上的樹葉有不同的葉紋,照顧者可鼓勵幼兒拾回數片落葉作比較,幼兒通過目測或運用放大鏡檢查葉片,並托印葉片,從中可量度葉片、葉紋長度,會發現葉片有不同大小和形狀(分類及測量),幼兒可向照顧者展示其托印圖案並解說其探索結果(溝通)。

A:照顧者可著重聯繫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現象,讓幼兒透過不同的活動進行科學探索,如烹製、搓黏土、機械製造;大自然也有各種有趣的現象,例如:動植物的生態、光和暗、浮和沈、熱和冷等。